重阳糕的做法和来历

重阳糕的来历

重阳糕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,起源于唐朝。据传,唐朝时期,有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,因为忠于国家,被贬到了湖南岳阳。每年的重阳节,他都会到洞庭湖边上的山上祭拜自己的故乡和祖先。为了纪念屈原,人们就在重阳节这一天吃糕点,后来就演变成了现在的重阳糕。

重阳糕的做法

重阳糕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粉、红枣、桂花、核桃仁、芝麻等。制作方法如下:

  1. 将糯米粉加入开水中,搅拌均匀,揉成面团。
  2. 将红枣、桂花、核桃仁、芝麻等材料混合在一起,搅拌均匀。
  3. 将面团分成小块,擀成薄片。
  4. 将馅料放在薄片上,将薄片包裹住馅料,捏成糕团。
  5. 将糕团放入蒸锅中,用旺火蒸15分钟即可。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名菜谱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ingcaipu.com/caipu/15556.html